加入收藏 | 設為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RSS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佛教史略 > 南傳佛教

第八章 斯里蘭卡佛教的儀式

時間:2009-07-30 11:12:03  來源:中國佛網  作者:淨海法師 點擊:

 

 
第八章 斯里蘭卡佛教的儀式

  第一節 一般佛教儀式
  佛教的儀式,是佛教徒實踐佛教生活的重要部分。每一種佛教儀式,都有它的原因和重要意義,對身心的修養,學道的進程,都有助益。實踐佛教生活,是最崇高的風尚。我們往往能在一些簡樸實用的佛教儀規中,表現對佛法崇高的尊敬與信心。
  斯里蘭卡是上座部佛教發源及興盛的國家,他們的佛教儀式,一種是依經律固有傳承下來的,一種是斯國斯教民俗形成的。
  一、佛日
  佛日(Buddha's Day,僧伽羅語Poya)。按印度、斯裡蘭卡的歷法,因月亮的盈缺立為白黑二分,即自月盈至滿為白分,月虧至晦為黑分,合白黑二分而為一月。(《西域記》卷2說:“月盈至滿,謂之白分;月虧至晦,謂之黑分。黑分或十四日,或十五日,月有大小故也。黑前白後,合為一月”。(《大正藏》第51卷,第875頁。))每半月之八日及十五日(月小為十四日,即相當於我國陰歷每月的八日、十五日、二十三日、廿九日或卅日),稱為佛日,中國佛教徒稱為齋戒日。斯國佛教徒對佛日是相當重視的,特別是滿月(十五日)的佛日。
  每到佛日(自古南傳上座部佛教國家,都以佛日為假日),信徒就准備好香燭和鮮花,攜家帶眷到附近的佛寺。一些青年男女學生,在佛日也到佛寺參加活動。他們地入佛殿,先燃香燭禮佛,然後席地而坐一邊,隨僧受持齋戒,參加課誦(經文都很簡短),聽經聞法。
  南傳佛教任何一種儀式之前,只有有家信徒參加,僧人先為信眾說授三皈五戒、或八關齋戒,都用巴利文念誦。在家信徒,不論是新舊,凡參加佛教儀式,都要從僧人一次又一次地求三皈五戒。他們沒有皈依那一位出家人為師的習慣,而出家人都可為師。
  在家信徒受完三皈五戒等後,接著說戒的那位比丘,開始宣講佛法,時間約一小時。所講都是通俗易懂的經義,僧俗都須合掌聆聽。因在佛殿及佛前,須有虔誠的恭敬心,比丘說法,被認為是代表佛陀宣說。
  佛法開示完畢,已近僧人午餐時間,受持八關齋戒的信徒,也須央午前進食。他們多數是從家裡帶飯來,或在寺中臨時向攤販購買,因為在南傳佛寺中,是不供給信徒們飯食的,只有信徒們拿飯菜來供養出家人。
  斯國佛教徒至佛寺受戒和聽法,是女多男少,老年多過青年。
  受持五戒的信徒,在聽完佛法後,可以隨意返家,或仍留在佛寺;但受持八齋戒的信徒,一日一夜必需留在佛寺裡,在佛寺範圍內活動。當他們休息的時候,或在說法亭,或在佛塔周圍,或坐或臥在樹蔭下。有人背誦佛偈,有人讀經。或多人集會在一處,由一人朗讀佛法給大家聽,或互相研討佛法,也有人在靜處修習止觀的。
  斯國佛教徒佛日到佛寺,都依本國的風俗,披著白衣,極少穿西服及長褲的,而且多人手持念珠。在下午、晚上、夜間,都有出家人在殿上,輪流為信眾說法,聽與不聽隨各人自由。
  在家信徒受持八關齋戒,近於出家修行梵行,時間只限於一日一夜,依佛制可常受常舍。到了次日早晨,受持八關齋戒的在家信徒,就可向一位比丘舉行舍八關齋戒儀式。但因五戒為在家佛教徒所長守,所以在舍八關齋戒後,接著要求受五戒。受完五戒儀式,佛日修行功德圓滿,各自返家。
   二、說法
  佛陀住世時隨機為信眾說法,後世漸漸形成一種儀式。古時人住在鄉村,建築方築方亭或較大的說法堂,恭請僧人在晚上或夜間說法,遠近男女信徒都來聽法。為了遠途信荒野住家夜晚行走不便,所以說法多數在晚上和夜間,到次晨天亮後二回家。人民建築的方亭或說法堂,裝飾都很精美。斯國一般佛寺,自日落後,以擊鐘為信號,即開始說。說法者手執一把芭蕉扇豎立面前,已成習俗。
  有時較隆重的說法儀式,在白天和夜間都有舉行,或有三位法師輪替。第一位在白天講,第二位讀誦巴利語經文給信眾聽,第三位在夜間講。講者須受過良好的僧教育,能將巴利經文逐句翻成僧伽羅語,而不添加解釋。
  在前文第四章裡說過,我國高僧法顯法師至斯裡蘭卡時,曾記載在阿耨樓陀城重要的“四衢道路,皆作說法堂。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敷設高座,道俗四眾,皆集聽法。”這就是寫僧人說法的情形。
  現在斯裡蘭卡佛教說法的儀式,每逢佛日或佛教節慶,一般佛寺還是依照這種古老傳統的方式。但也有不少新的佛學社團組織,采用現代演講或討論的方式。總之,傳統的著重在恭敬虔誠,現代的演講討論偏聽偏信重在研究。又前者對像是普通信眾,後來多屬於學人。
  三、敬佛
  斯裡蘭卡佛教徒不論出家在家,都有一種很好的習慣:敬佛。在佛寺中,甚至信徒在家中,都能表現虔誠敬佛的態度。
  在佛寺裡,每天早晚都有一位男居士或女居士,負責佛前供物。早上,他們從家中帶著鮮花、甜品、湯、茶等至佛寺,放於盤中供奉在佛前,另外還供奉一小盒檳榔。然後燃點香燭、禮佛,口作念頭誦:“世尊!請佛慈悲,受納弟子供養。”接著在佛前懺悔身、口、意三業。最後念誦贊揚三寶經文。晚上約七時,敬佛用品為茶和甜水等。亦作念誦儀式。信徒如沒有時間,呆派人將供佛用品送到佛寺,請僧人代作。有時也供養僧人。
  敬佛儀式,信徒在家中也可舉行,因為一般居士在家中都供有佛像,或供佛陀舍利。有時或禮請僧人到家中供養,事前也必須先作敬佛儀式。
  敬佛儀式,是為感報佛恩的偉大,因為佛陀具足智德、悲德、淨德。佛陀雖然已涅盤了,而恩德永遠在世。沒有佛陀的出世,眾生就不會知道佛法,不能得度,所以佛教徒應當要常思念和感報佛陀的恩德。
  四、施僧
  施僧是用物品供養僧人。斯裡蘭卡在家信徒,對僧人是非常恭敬的。他們認為住持佛法,代佛宣揚教法,而且僧人的知識和道德,都可作為模範。佛教的存在,可促進國家教育文化和道德的發達。僧人離家出家修行,就應該受到信徒們的恭敬供養。僧(伽)的意義,本指四位比丘以上的團體,但一般也泛指個別僧人。這裡說的施僧儀式,是指前者。所以斯國佛教徒施僧,最少要禮請五位以上的比丘。
  斯國佛教徒每逢婚喪喜慶,或行善植福,常舉行施僧,禮請僧人至家中供養,或備好送至佛寺供養。事先施主須至佛寺說明施僧原因,訂定日期及供僧人數。
  施僧的原因,隨信徒的意願,但平常多為亡者超薦。因為斯裡蘭卡於人死後,在七日、三月、半年、一年,將分四次施僧,以後或每一年再舉行一次。有時信徒為了喜慶的事,如慶祝新年、祝壽等,與舉行施僧。一般施僧儀式,是禮請僧人午齋及供養人物品。
  到了施僧之日,施主亦邀請親友一同參加。在家中設置佛壇及鋪設座位,血妥食品。佛壇大多為一特制的小木龕,雕飾精美,可向佛寺或他下借用,龕是准備供佛舍利用的,舍利塔由僧人從寺中帶來,因為斯國很多佛教儀式,不甚流行供佛像,而以佛身舍利更能代表佛陀。
  大約在上午十時前,施主先派人去佛寺,迎請佛舍利及出家人。到了施主家門前,由一位頭裹白衣著禮服的人從出家人手中把佛舍利迎接過來,恭敬地頂在頭頂上。有時還有樂隊演奏,迎入家中,供奉在佛龕中。如果施主家離寺很遠,就用汽車去迎請。
  隨後僧人為施主及親友,先說三皈五戒,再開始誦經,念誦約半小時。至十一時,供養僧人午齋,有飯菜,甜點、水果乳酪等,有時也有魚肉,非常豐盛。僧人進食時,信徒都在一旁席地而坐。食畢,施主再供養每位出家人一份物品。接著由一位戒年較長或位尊的出家人,為施主及斯新友,簡要的開示佛法,若不開示,就開始念誦《慈悲經》、《吉祥經》等,為施主祈福回向。
  施僧完成,樂隊仍擊鼓奏樂,施主及其親友們,一齊恭送佛舍利及出家人回寺。
  五、念誦守護經
  巴利語Paritta一字,可譯作守護、防護、求護、保護等義。念誦守護經的儀式,起始是在斯裡蘭卡最勝菩提四世(658∼674)時代。“守護經”文, 從《中部》及《增支部》等經中選出,集有《三寶經》、《五蘊護經》、《孔雀護經》、《幡幛護經》、《職權吒曩胝護經》、《央崛摩羅護經》、《吉祥經》、《慈悲經》八種,都是很短的經文,意義和文字非常優美,用於消除災難、疾病,甚至喜慶等儀式,普遍念誦。
  斯裡蘭卡佛教徒對禮請出家人念誦守護經,是非常信仰的,他們認為守護經有不可思議的功德和靈驗。家人臥病醫院,禮請僧人前去念誦;有時子女在結婚之前,恭請僧人念誦;婦女生產之前,也請僧人念誦。其他如新年、衛塞節、新屋落成、喬遷、祝壽等,也請僧人念誦。念誦守護經的目的是為祈求平安。
  念誦守護經的儀式,普通最少須請十五位出家人,時間大約一小時。有時或連續念誦五日,每日一小時;在圓滿之日,施主並同時舉行供僧儀式。其他列隆重的,如慶祝佛舍利、佛牙、國家紀念日、祝壽、度亡等,都禮請僧人念誦守護經。有做一日,或連續多日的。念誦守護經的儀式,在斯國種類很多。在念誦之前,必須布置壇場,安排鼓樂隊,迎請佛舍利及出家人,與供僧儀式略同。但斯國教徒在念誦守護經儀式時,還要先迎請護法諸天等神降臨道場,如四天王等。念誦儀式完成後,亦恭送護法諸天。斯國佛教徒,包括出家人在內,都很相信護法諸天。甚至在一些佛寺殿堂中,就附設供有一些重要的護法諸天神像。雖然出家人不禮拜護法諸天,但念誦祝禱文中,就有對護法諸天的感恩。
  第二節 佛教的節慶
  一、新年
  斯裡蘭卡人因信仰宗教和歷法的不同,有三個新年:即陽歷一月一日,為政府公訂及基督教徒的新年;四月十三日,為僧伽羅族人(多數信仰佛教)及陀密羅族人(多數信仰印度教)的新年;八月三十日,為伊斯蘭教徒的新年。但是陽歷新年和伊斯蘭教徒新年是屬部分地區,慶祝簡單。只有四月十三日的新年,普受重視,大事慶祝,一連活動五天,他們稱為“僧迦羅底”(梵Sakrnti),意即太陽運行至黃道十二宮之第一白羊宮(Aries),是為一年之始。
  斯裡蘭卡人到了新年,人人歡欣鼓舞,穿著新裝,尤其在新睥前的除夕,很多佛教徒都帶著香花去到佛寺禮佛、拜塔、供僧,受持五戒及聽法。他們認為這是“行善植福的時節”,以此來迎接新年。新年之前,他們提前休息工作,清掃房屋,准備很多食物。有一種食物叫“乳飯”(巴Khirabhatta),即用牛奶與米同煮,吃時配以胡椒等料。亦以此乳飯及其他食物供養出家人。新年中信徒除了禮敬三寶及菩提樹,也禮拜大自在天及諸天神。
  新年,家家戶戶燃放鞭炮,直到十五日才止。他們趁此機會出外訪客,尤其對尊長要表示禮敬問安。無論在陽歷年或陰歷年,他們不風行寄賀卡(除基督教徒)。而在佛教的“衛塞日”時,則互相郵寄賀卡。有些出家人在新年中用藥熬成的藥油,經過念經加持後,贈送給信徒們。
  二、衛塞日(佛誕節)
  依據羅睺羅博士《錫蘭佛教史》的推測,我國晉代高僧法顯西游印度時,在巴弗連城所見的記載:“年年常以建卯月八日行像,作四輪車,縛竹五層,有承櫨毗戟高二丈許,其狀如塔,又白纏上,然後彩畫作諸天形像,以金銀琉璃莊 其上,懸繒幡蓋,四邊作龕,皆有坐佛,菩薩立侍,可有二十車,車車莊嚴各異。當此日境內道俗皆集作介伎華香供養。婆羅門子來請佛,佛次第八城,人城內再宿,通夜然燈,伎樂供養,國國皆爾”。(1.《大正藏》第51卷,第862頁。2.History of Buddhism in Ceylon,第274頁。)正是記述印度古時慶祝“衛塞日”的情形。又阿育王有一碑銘記載一段大意說:王曾命令以各種天神像嚴飾飾車上,類似華麗的天堂,舉行各種比賽。(History of Buddhism in Ceylon,第274頁。)羅睺推測,或許這就是古記載“衛塞日”的情形,又早於法顯七百年。
  佛教傳入斯裡蘭卡後,“衛塞日”可能即為佛教徒所重視。《大史》記載最早的是度他伽摩尼王(公元前101∼77年),曾親自參加“衛塞日”慶祝達二十四次這多。後來歷代國王也是多重視此一節日。不過,南傳上座部佛教徒認為佛陀的誕生、正覺、涅盤,是不同年的,但同月及同日,這就是毗舍毗月的月圓日,也就是古印度陰歷六月十五日。毗舍毗,現在中譯為“衛塞”(毗舍毗是巴利語Vesakha及梵文Vi Sakha的古譯,衛塞是西人的讀音,中文亦從英譯而來)。
  “衛塞日”是斯國家最重要的節日,全國都舉行熱烈的慶祝。每到衛塞日時,佛教徒家家戶修飾修飾房屋子,張煙彩,插掛規教旗,彩繪佛傳及本生事跡圖畫。政府放假兩天,以便人民往佛寺禮佛、受戒、聽法。政府公布禁殺和販賣酒業,有時還赦釋囚犯。公私營電台全日播放佛教特別節目,有說法、誦經、佛樂、佛法演講、辯論比賽等。慶祝儀式時,政府總理、重要官員、外國貴賓等多有賀詞。很多佛教名勝處,亦湧入很多教徒朝聖。首都可倫坡尤為熱鬧,張燈結彩,燈火輝煌,並延長至一周時間,很多鄉村人民,都湧向都市觀賞。佛寺和民間,舉粉多種娛樂,如音樂、歌舞、電影、雜耍等。僧人日夜說法和念誦守護經。斯國佛教徒在衛塞日時,流行互寄賀卡,形式多樣,上面印有佛教經文及精美佛教圖畫。
  三、佛牙盛會
  在第四章第二節中,已提到佛牙至斯裡蘭卡的經過,及法顯所見的情形,此處不再重述。依《佛牙史》記載,斯國每一位國王在即位之前,都要以爭取佛牙保護為像征,因為它是國家的瑰寶,佛教的聖物。國王保有它,才能獲得人民的擁護,所以也常因此而發生政治上的份爭。據記載佛牙未至斯國前,印度就曾有多位王子因奪取佛牙而發生戰爭。慶祝佛牙的記載,玄奘《西域記》卷十一“僧伽羅國”(Sinhala,即斯裡蘭卡)記載:“王宮側有佛牙精舍,高數百尺,瑩以珠珍,飾之奇寶。精舍上建玉柱,置缽曇摩羅加在寶,寶光赫奕,聯暉照耀,晝夜遠望,爛若明星。王以佛牙,三灌洗香水香末,或濯或焚,務極珍奇,或修供養。”1.《大正藏》第51卷,第943頁。2.History of Buddhism in Ceylon,第280頁。)
  我們從古德著作中,得知古代斯國對佛牙的重視。再看現在慶祝佛牙盛會的情形:
  自西人勢力伸入斯國後,斯裡蘭卡王朝就遷都至中部山地的坎底,佛牙也移至坎底建佛牙寺供奉,在每年八月間,有一次“佛牙游行盛會”,稱為“坎底游行盛會”(Kandian Perahera)。這種盛會創始於公元1775年,由吉祥稱王獅子所提倡,一是歷代傳統對佛牙的尊重,保存固有的文化,一是提高民族意識,團結抵抗外力侵略。
  這是斯國最著名的盛會,從每年八月一日至六日,是佛牙正式游行日期。分成五隊:聖佛牙隊、保護神像(Nathadevala)隊、毗濕奴神像(aVisnu devalaya)隊、戰爭神像(Katragamadevalaya)隊、女神像(Patani-devalaya,大梵天王之妻)隊。其中以佛牙隊為主,特別盛大,其余四隊是表求諸天護法衛護。
  到佛牙正式游行之日,先是淨四大神像從各處迎至佛牙寺前,與佛牙隊會合,每晚七時開始游行,由多人手執火炬,照耀如晝。佛牙隊在前,一群像只飾以種種莊嚴,並選一只像牙最長的像為“像王”,裝飾華麗,馱載七寶佛牙塔,其後有執鞭隊、燈隊、旗隊等。有一位化裝官員騎在像背上,手持貝葉經定時讀。一人化裝成古代國王騎在像背上,隨後又是各種歌舞隊、鼓隊隊、像群。
  其次是四大神像隊,各隊亦有像群,鼓樂歌舞隊隨後。街道人民擠塞,觀賞游行,或作供養禮拜。
  自八月七日至十一日,每晚人們再改用轎子抬著四大神像與佛牙隊會合,再開始沲行。八月十二日最後的兩個儀式:一為戰爭神至摩訶吠利恆河(Mahaveliganga)的迦多鞞碼頭(Katambi距佛牙寺三哩)洗劍。二是至一印度教“伽那提婆拘婆羅”(Ganadev-ikovila)神廟,為世界人類祈求和平。然後,迎請佛牙回到佛牙寺,而後四大神像及人群圍繞佛牙寺三匝,最後神像也迎回原處供奉,至此慶祝盛會的儀式完成。(C.Dipayaksorn:《錫蘭佛教史》(泰文)第499-508頁。)
  四、首都莊嚴寺的盛會
  這個盛會是為了紀念傳說佛陀曾到過斯裡蘭卡,時間是在斯國歷法的二月十五日。這一慶祝自古即有,後來西人勢力侵入,曾被禁止舉行。到公元1927年,由維護哲瓦拉達那(Walter Wijew-aradana)再被提倡,每年在首都的莊嚴寺(Kalyanavihara)舉行,距離首都五英裡。傳說佛陀至斯裡蘭卡時,曾到過莊嚴駐足。
  慶祝日期在二月十五日,運用人群一千以上,像隊五十只至七十只。慶祝時間來臨時,各地人民湧來佛牙寺禮佛,及作種種善行功德。最精彩的節目,是在晚上舉行盛大游行,通過首都幾條繁華重要的街道。
  游行時間約在晚上九時開始,將一個供奉著佛陀舍利精美的寶塔,安置在一只裝飾華麗的像背上,然後開始向都市進發,有時國家總理也接到參加。沿途燃放煙火及有提燈隊,由寺院住持引導馱著佛舍利塔的像只前進,其後有兩只像護從。像後是各種音樂隊、歌唱隊、舞蹈隊。佛舍利塔所到之處,沿街觀賞的人群,都合掌禮敬而高聲歡呼,熱鬧非常。很多比丘和沙彌也參加游行。游行直至第二天黎明時分,全隊才返回莊嚴寺。
  五、摩哂陀長老紀念日
  斯歷七月十五日,是紀念摩陀長老傳佛教至斯裡蘭卡的日子。政府和佛教為了報答與懷念他對國家民族偉大的貢獻,自古即舉行紀念。現在斯國佛教徒,每年到七月半,各地佛寺及佛教社團,都舉行大大小小不同的慶祝,而以首都可倫坡慶祝最為隆重,其次是阿耨羅陀等城,這裡只介紹首都可倫坡的游行。
  最重要的紀念了目是晚上游行。游行的隊伍自訶努畢提耶佛寺(Hunupittiya)出發,經過可倫坡各條重要街道。在游行隊伍前,有人手提火炬及教旗開道,接著是嚴飾的三只巨像並列前行,中間一只馱著佛舍利寶塔,其次是化裝的兩排女學生隊,手持鮮花及教旗,尚街歌頌摩哂陀長老的贊偈。其次,又是三只巨像及兩排男學生化裝隊,同樣沿街歌頌摩哂陀長老的贊偈。隊後,是一輛化裝精美的花車,上供摩哂陀長老塑像,由人群引導緩緩前進。花車後面,又有各種歌舞樂隊。人們沿途虔誠禮敬,人群非常擁擠。約至十一、二時返寺,完成游行。
  六、其他
  距離坎底約四十八英裡,有一座佛塔稱“摩醯耶伽那塔”(Mahiyanganacetiya),傳說佛陀曾到此,遂建塔紀念。此塔被認為是斯國最古佛塔之一,可能早於阿耨羅陀城“塔寺”,所以每年斯歷九月都舉行慶祝紀念。
  其次,在斯歷正月,舉和僧伽密多比丘尼紀念日,紀念儀式略與摩哂陀長老相同,但沒有那樣隆重。同時也舉行游行。有僧伽密多上座尼塑像,供奉在一輛華麗的花車上,游行時由少女們裝成天女引導前進。這是為紀念僧伽密多傳比丘僧團於斯國,及攜帶聖菩提樹分枝至島上栽植的貢獻。
來頂一下
近回首頁
返回首頁
發表評論 共有條評論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推薦資訊
詩布朗再也佛教會緣起
詩布朗再也佛教會緣起
普陀精舍
普陀精舍
相關文章
欄目更新
欄目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