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設為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RSS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普陀文集 > 民俗風情

更將「福德」換「功德」

時間:2008-12-15 06:44:48  來源:美佛慧訊第七十二期周佑棠  作者: 點擊:

楔 子

達摩祖師東來,見梁武帝。梁武帝問「朕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設齋, 有何功德?」達摩言:「實無功德!」

迷 思

在學佛的過程中,最令學人不能了解的或許是:「什麼是功德?什麼 是福德?」吧!這不僅是初學者的疑竇,去參訪出家的師父們,或者 十個法師會有十個不同的答案?

我們常聽到,布施是作功德,持戒是作功德,打經懺是作功德,甚至 在寺院中的捐款箱都叫「功德箱」,但是從達摩大師與梁武帝的對話 中,我們又「好像」懂了功德不是「作」出來的。那麼,是否布施、 守戒、打經懺甚至捐款都不是功德呢?學人又該何去何從呢?

且向經中尋真意

有一部經,專門談福德與功德,那就是金剛經。金剛經說了很多布施 (財施、法施、無畏施)得福德的比喻,但只有五處談到功德,那是 :第十四分: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則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 第一希有功德!

第十四分: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經受持讀誦,則為如來以佛智 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

第十五分:以要言之,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 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為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 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

第十六分:若復有人於後末世,能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於我所 供養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第二十八分: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 得功德!

是不是「誦讀」金剛經就能得到「功德」呢?筆者覺得不是如此,因 為上面五個提及功德的段落,概分一下是: 一、「信心」清淨:能信佛言,心要清淨。 二、「受持」讀誦:要接受、要行持,反覆提醒自己! 三、「無我」與能「忍」。

總括說起來,金剛經強調作而不作:「努力去做,做了以後心無掛礙 」。所以,金剛經不僅要學人「讀誦」而得功德,信心、行持與法忍 皆不可偏廢。

再回紅塵覓菩提

那麼,梁武帝做錯了什麼?造寺、度僧、設齋,弄了一輩子,到最後 居然「實無功德」?豈不氣煞人也?

其實梁武帝並沒有做錯,他所做的布施福德無量,總會回報他的。只 是福德無自性(金剛經第八分言:是福德即非福德性),要待因緣成 熟才會顯現。

梁武帝錯在不能「作而無作」。布施了許許多多,自己也捨國出家了 三次。可是,依然在記掛著「我所作的」功德!功德二字,不思而有,一言即滅。為什麼呢?佛說八萬四千法門,一言蔽之就是要破煩惱 ,煩惱來自我執!梁武帝擔心自己的功德,我執仍重、煩惱仍多,功德再多也與他無關了。
布施若能心感恩

證嚴法師曾告誡他的弟子:不要以為我們去布施,我們就比受施者高 一等。我們要感謝受施者讓我們體會到萬物一體的悲心與菩薩與樂的 慈心。

更將福德換功德

其實,福德是不能換功德的,以福德無自性的緣故,一個人修了福德 ,福德隨即隱去,待因緣和合時再還諸布施者。功德的有無是在行善 時的心念,愈能把「我」縮到愈小功德愈大。

開始時,是很難做到。明明是我在布施,但不能想「我在布施」,筆 者以為若以證嚴法師所說的感恩心來行之,應可使「我」縮到最小。怎麼說呢?布施時,要想「感謝上蒼讓我們有能力布施」,對受者要 想「感謝您讓我有機會布施,同時也看到了您的福報自然顯現在這施與受之間!」對所施物要想:「感謝你,此時此地讓我還能夠給予, 也讓受者得到快樂」。此時,施者、受者、所施物都帶給我們感恩的心,我們沒有功德又有何關係──如此一來,功德無量!

正是──
作而有得心,是執著、是煩惱;
作而無得心,是智慧、是功德!

來頂一下
近回首頁
返回首頁
發表評論 共有條評論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推薦資訊
詩布朗再也佛教會緣起
詩布朗再也佛教會緣起
普陀精舍
普陀精舍
相關文章
    無相關信息
欄目更新
欄目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