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名:  密碼:   
加入收藏 | 設為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RSS
phortor temple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南遊雲水情 > 南遊雲水情總目錄

編者序

時間:2013-03-10 02:32:04  來源:普陀書軒緣整理  作者:開諦法師 點擊:230


  佛教傳入馬來半島的歷史可分為兩期,最早是在1世紀馬來半島北部地區一個受股印度文化的影響的狼亞修Langkasuka王國建立時出現,到3世紀盤盤國(今天的Kelantan一帶)和後來崛起的室利佛逝Sri Vijaya;唐代高僧義淨和東晉時的法顯等人曾在此停留過,從他們撰述的古文獻中可追溯到不少相關記錄,當時佛教曾在此地區興盛一時。至十五世紀以後,室利佛逝王朝的王子拜里米蘇拉Paramesaera於大約1403年逃出滿者伯夷Majapahit王朝的壓迫勢力範圍後,先流亡淡馬錫Temasik(新加坡)後落腳在馬來半島的馬六甲,並在這裡建立了歷史上聞名的馬六甲王朝。拜里米蘇拉在1414年娶回教公主為妻並皈依伊斯蘭教,建立了滿剌加蘇丹(馬六甲王朝),皈依回教後改名蘇丹伊斯干達沙Sulian Lskanda Shah,全民隨後即改信回教,佛教因而逐漸衰微。十七世紀後,中國移民渡海到南洋謀生,中國僧侶接踵而至,雖然印度傳入的佛教早已沒落,但漢系佛教卻開始在這片土地落地生根。
  從歷史上看,漢系佛教信仰傳入星馬地區,始終十八世紀中葉,是隨著中國移民而來的。而大量移民所到之處,也把傳統信仰帶到居留地作異地精神之依歸。依據駱靜山【檳城華人宗教的今昔】記述,移民間早期的佛教,也只是神佛不分的民俗信仰罷了。雖然說馬六甲的青雲亭於1698年以前,就有和尚主持祭祀儀式的記錄,檳城的廣福宮於1824年建築僧房,海珠嶼大伯公廟在道光年間(1821─1850)也有法名叫「西濱禪師」在那裏主事。這些僧人不外只是主持世俗的宗教儀式,替人念延壽經和拜懺等。1888年之前的寺廟沒有講經宏揚佛法的記錄。
  後至1949年間移錫南洋諸國弘法的各籍僧人究竟有多少更無法統計,而英殖民至1965年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聯邦獨立以前,星馬在地緣與政、經、文、教上都是不能分隔的。佛教在兩地的發展都有相互的關係,很多最初南來的大德多是弘化於兩地寺院之間;期間對星馬佛教的發展產生極大的推動力。自90年代以後,早期南來的大德逐漸凋零,漢系佛教寺院已逐步由本土新生代法師繼承。但是,不管是早期或近代;星馬佛教直接或間接都在傳承與思想上,深受海外大德及宗門組織的影響。
  這本【南遊雲水情】是把個人多年收集的相關資料與圖片,從2005年開始斷續整理編輯而成。把它編輯成冊的動機是希望可以與大家分享過去一些大德們南遊弘化的事跡。本記事中記述的人物與每一張汎黃照片都有它們自己的故事,通過這些我們不但可回顧星馬佛教(漢系)在歷史長河中的變遷與發展,同時追溯過去佛教大德們弘化點滴;重視與效法他們為佛教、為眾生的奉獻精神,承先啟後把佛教上一代人的薪火延續傳承下去。同時也祈望能因此啟發大家維護佛教文化遺產與珍惜那些逐漸被時光所吞噬的文獻記錄。
  雖然,編輯過程中因為資料的匱乏,而不能把一切的人事物作完整的記述;或許尚有引述上失誤與漏編的地方需要各方的指正。但還是建盡一切的所能祈使本記事能成為後人研究星馬佛教發展史參考的依據。
  緣於此,作斯序。



釋開諦
寶譽堂蘭若 17/12/2007


南遊雲水信願堅 慈雲法雨潤十方
釋氏門中千古名 道影堂上一柱香
 
8
來頂一下
近回首頁
返回首頁
發表評論 共有0條評論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推薦資訊
詩布朗再也佛教會緣起
詩布朗再也佛教會緣起
普陀精舍
普陀精舍
相關文章
欄目更新
欄目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