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設為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RSS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普陀文集 > 金明文集

學佛的好處

時間:2010-10-27 03:48:02  來源:普陀書軒緣圖書館  作者:金明長老 點擊:
  人類的需要,除了物質食糧以外,還要精神食糧;在許多精神食糧之中,佛法是最好的精神食糧;一個學佛的人,可以得到很多的好處;現在提出學佛的很多好處中,比較淺顯的三點好處來談談:
  一、認識人生———人從出生到老死,忙碌了幾十處,到底是為什麼忙?如果說是為了衣食住行的生活,必須要有了錢,才能解決生活的問題,那麼衣食住行的生活問題解決了以後,應該是不必忙了,但他仍然要忙,甚至有些人會更加忙,因為這個時候,他的生活又有進一步的要求了。為了滿足更高的欲望,所以又要拼命的去追求。但是“人生恰似采花蜜,飛南飛北飛東西。采得百花成蜜後,一場辛苦一場空”。正在忙碌中的人,終日忙著向外追求,從來沒有想到去研究這些問題的。
  佛法是茫茫人海中的慈航,它教人認識生死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指示人生的真諦,使人獲得內心的滿足與安樂,把人生從煩惱的此岸,運載到安樂的彼岸。
  
中國清朝第一代的順治皇帝,對佛法很有研究,他羨慕出家人的生活,很想出家修行,他曾經做了一首耐人尋味的偈子:“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長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朧又是誰?”這首偈子,提出了人生的生從何來,死往何去的問題。懂得佛法的人,雖然做了皇帝,也會在尋求研究人生的問題;不懂佛法的人,活了一輩子,都是在糊塗中過生活,糊裡糊塗的來,糊裡糊塗的去,從來不會去想這個問題。這首偈子,提出了人的一生整個過程的問題,但是最重要的是生與死的二個問題:“未曾生我誰是我”,是生的問題———生從何來?“合眼朦朧又是誰”,是死的問題———死往何處去?要解答這兩個問題,先要明白一個佛教的名詞“業力”。
  “業力”,印度的梵語叫羯磨,巴利語叫迦馬,意思是行為或造作。原來我們的一切行為、動作之後,都會留下一種力量,潛存於心中,這種力量,佛教把它稱為業力。業力留存於心中,緊跟著我們不放,好像我們的影子,跟隨著身體一般。這業力從它性質來說,分為善業和惡業。善業可以決定人的生命,走向良好的去處,得到舒適的享受;惡業可以決定人的生命,走向惡劣的去處,得到坎坷的遭遇。
  那麼人生到底生從何來,死入何去呢?簡單地說:人的生是由業力而來,死則隨業力而去。
  佛法說明善惡果報,有六道輪回,六道是:天道、人道、阿修羅道、地獄道、餓鬼道和畜生道。天道、人道和阿修羅道,叫三善道,是造作善業者的去處;地獄道、餓鬼道和畜生道,叫三惡道,是造作惡業者的去處。
  我們了解了這些道理,也就可以認識到人生是多麼可貴的,因為人為三善道之一。人生到底生從何來呢?毫無疑義的,人生是由善的業力而來的。那麼死往何去呢?這就要看你現在的行為動作如何而定了,如果你能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不但可以得生人道,而且可以上升天道;要是你能夠進一步依佛法的指示,去修行解脫道,還可以超出六道輪回,解脫生死,成為大自由的聖者。假如你現在的行為動作,大都是為非作歹,損人利己,那麼三惡道當然就有份了。所以,明白了這些道理後,你要選那一條路子走,自己就有把握了,你的人生前途如何,可以由你自己做主了。
  二、淨化人生———因為現代的科學昌明,工藝發達,工廠到處設立,造成了空氣污染,影響到人類身體的健康,這是稍有科學知識的人都知道;但是,人類內心的煩惱污染,實在是時時刻刻都在嚴重地影響人類心靈的安寧,可是沒有研究佛法的人卻很少知道的。中國明朝有個理學家王陽明先生,因為他的理學是從佛理中摸索出來的,所以他就知道,煩惱是很嚴重影響到人類的心靈,控制著人類的思想,於是他說:“山中之賊易治,心中之賊難防。”煩惱被形容為賊,這正說明煩惱的厲害,其實,我們的心靈所以不能安寧,就是煩惱在擾亂,在作祟;我們的行為所以違背真理,也是煩惱在驅使,在鞭策。
  佛經上說:“佛說種種法,為治種種心。”心就是指我們心中的煩惱。
  充滿著煩惱的人生,是污染的、缺陷的、痛苦的、不理想的,所以必須要改造。但是要怎麼樣去改造呢?就是要把它淨化。我們學佛,就是沐浴佛化,用佛陀的法水,來洗滌我們內心的垢穢,等到我們內心的煩惱垢穢清除了,那麼,我們那污染的、缺陷的、痛苦的、不理想的人生,便可改造成為清淨的、圓滿的、快樂的、理想的人生了。
  從前,印度喬薩羅國有一國王,叫做波斯匿王,有一天,波斯匿王出巡,在路上遇見一個老公公,頭發蒼白,這顯示他的年紀已經很老了;國王問他道:“老公公你今年幾多歲?”老公公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四歲。”波斯匿王覺得驚奇起來,他幾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於是再伸出自己的右手,豎起四只手指向老公公問道:“你才四歲!?”老公公點點頭,很肯定地證實到:“不錯,我今年的確才四歲。”老公公知道國王一定感到疑惑,就再向他解釋到:“以前我不懂佛法,活了幾十年,思想、行為都被內心的煩惱控制著,做了很多自己以為對而實在是不對的事;四年前有個機會,給我聽到了佛法,才認識了人生,皈依了佛教,實行佛陀所指示的道理,依佛法去生活,去淨化人生;最近這四年來,才算是真正的做人,所以我今年才四歲。”國王聽了老公公這一番話,非常感動!點頭稱贊道:“老公公你說得對,做一個人要能夠學習佛法,照著佛法去做人,才算是真正的人。”
  三、莊嚴人生———莊嚴是佛教用來形容美好的詞,莊嚴人生,也可以說就是美化人生。一般來說,美可分為形像美和內在美,形像美屬於外表,內在美指人的德性。但有外表的形像美而沒有內在的德性,這還是有缺陷,不算完美的美,所以人生除了有外表的形像美之外,必須充實內在的德性美;內外俱美,才可以稱為莊嚴的人生;而莊嚴的人生,才是快樂、幸福、完美的人生。
  佛教是一種道德、實踐的宗教,學佛的人,必須實踐佛陀所指示的五戒、十善、四攝、六度等的道德行為,來培養與充實內心的德性,以莊嚴人生。
  從前印度有個大慈善家,娶到一個非常美麗的玉耶女做媳婦;媳婦自恃她的姿容秀麗,瞧不起公婆和家裡的人。
  一天,慈善家請佛到家來想教導媳婦。媳婦卻故意避開,後來,為了好奇,從門縫裡偷看佛陀。她看到佛的莊嚴德相,實在比她更美!於是自動出來,向佛陀行禮。
  佛陀說:“玉耶,你有著佼美的容貌,如果配上端正的心行,那就很好了。要知道,佼美的容貌,只是外表美;而端正的心行,才是內在美。真正的美人,必須內外俱美!”
  玉耶聽了佛的開示,心中驕傲消除了。皈依了佛,佛教她實行五戒十善等的好行為,以充實她內心的德性美,她依教奉行,立志做一個內外俱美的真正美人。
  佛法是指導人生、激勵人生、鼓舞人生的;學佛除了可以認識人生、淨化人生和莊嚴人生以外,還可以把缺陷的人生改造為美滿的人生;從迷夢的人生,演變為覺悟的人生;由生死的人生,進化為解脫的人生;由凡情的人生,升華為聖智的人生。總而言之,學佛的好處,是說不盡的。
來頂一下
近回首頁
返回首頁
發表評論 共有條評論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推薦資訊
詩布朗再也佛教會緣起
詩布朗再也佛教會緣起
普陀精舍
普陀精舍
相關文章
欄目更新
欄目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