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設為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RSS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普陀文集 > 祥雲文集 > 懺願室文集之法義

教理瑣談六則之三:『空』『不空』

時間:2009-03-10 09:03:17  來源:原載民國四八年十二月一日,覺世旬刊及懺願室文集  作者: 點擊:
  有些人聽了別人說「空」,或是自己看了幾本談「空」的書,於是便抓緊了「金剛經──三心俱不可得」的句子,誤認為「無覺無知」,墮入了「斷滅」,的黑地窟裡去。
  吾人試想:若果真沒有了「心」,則佛陀又如何會說出「妙明真心,性淨明體」的話?若果真「無覺無知」的境界,便是「三心俱不可得」;則佛陀又如何會在「槃涅經」裡提出「常住真心」的道理?更如何又在「十六觀經」中,指出「是心是佛,是心作佛」的義諦呢?
  當知:「金剛經」裡所說的「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不過是指著吾人「日夜不停,起伏生滅」的「妄心」的云謂而已。至於那「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增不減,不垢不淨……」本自如如的理體,又豈是吾人所揣摩忖度的「虛無」境象?
  更進而言之:「全真即妄,全妄即真」,真不離妄,妄不離真。真妄尚無分界,生滅更歸何所?至於那「可得」與「不可得」,則更屬「戲論」了。
  總之:佛陀說:「有」,吾人便去「執有」。佛陀說:「空」,吾人便去「著空」。佛陀說:「中道」,吾人便又去執著「中道」。佛陀說「二邊,中道,俱不可得」,吾人則又去執著「俱不可得」了。……
  同安察禪師有偈云:「……莫謂無心便是道無心猶隔一重關」。又云:「祖意如空不是空,盡機爭墮有無功。三賢尚未明斯旨,十聖那能達此宗?……」──味乎此偈:則可見吾人捉著一言半語,以偏概全;是不易契入「至高無上,甚深微妙」的覺道。然則:獨執「三心俱不可得」,而否定其他一切義理者,又豈是「到家」的解悟乎?
  鳴乎!難矣!
來頂一下
近回首頁
返回首頁
發表評論 共有條評論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推薦資訊
詩布朗再也佛教會緣起
詩布朗再也佛教會緣起
普陀精舍
普陀精舍
相關文章
欄目更新
欄目熱門